北京核心区疏解加速:西城区启动30个院落腾退项目
近期,北京市西城区再次推进核心区疏解工作,宣布启动30个院落的腾退项目。这一举措是北京落实“十四五”规划、优化首都功能的重要一步,旨在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核心区人居环境和文化保护水平。以下是关于该项目的详细内容及结构化数据。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西城区作为北京核心区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此次腾退的30个院落主要集中在什刹海、大栅栏等历史文化保护区,涉及居民约500户。项目目标包括:
二、腾退院落分布与数据
以下是30个腾退院落的区域分布及相关数据:
区域 | 院落数量 | 涉及户数 | 腾退面积(平方米) |
---|---|---|---|
什刹海街道 | 12 | 200 | 8,500 |
大栅栏街道 | 10 | 150 | 6,200 |
金融街街道 | 5 | 100 | 4,000 |
其他区域 | 3 | 50 | 2,300 |
三、补偿政策与居民安置
此次腾退采取“货币补偿+定向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补偿标准如下:
补偿类型 | 标准 | 备注 |
---|---|---|
货币补偿 | 12万元/平方米 | 按建筑面积计算 |
定向安置房 | 丰台、大兴等区域 | 均价4.5万元/平方米 |
搬迁奖励 | 5-10万元/户 | 签约期内完成搬迁 |
居民可选择货币补偿自行购房,或申请定向安置房。西城区政府表示,将优先保障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安置需求。
四、社会反响与专家观点
该腾退项目引发广泛关注。部分居民对补偿标准和安置地点表示担忧,而更多居民则对改善居住条件表示期待。城市规划专家指出,疏解核心区人口是北京城市更新的必然选择,但需注意以下问题:
五、未来规划与展望
西城区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所有院落腾退,并启动后续改造工程。腾退后的空间将主要用于:
北京市规划部门表示,西城区的疏解经验将为其他核心区提供参考,未来北京将逐步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此次腾退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北京核心区疏解进入加速阶段。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平衡历史保护、民生改善与发展需求,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