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标准征求意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再进一步,旨在规范行业技术发展,提升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Combin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CDAS)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该系统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和算法,实现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厂商系统性能参差不齐,亟需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工信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
车道保持辅助 | 系统应在车速≥60km/h时稳定保持车道中心线,横向偏移≤0.3m | 在标准测试道路进行直线、弯道工况测试 |
自适应巡航控制 | 跟车距离可调,最小跟车时距≥1s,加减速平顺性≤0.3m/s² | 采用目标车模拟器测试不同速度下的跟车性能 |
自动紧急制动 | 对静止车辆识别距离≥100m,制动减速度≥6m/s² | 使用标准测试假人及车辆进行多场景测试 |
人机交互界面 | 系统状态显示清晰,警告信号响应时间≤0.5s | 通过驾驶员模拟测试评估界面友好度 |
二、行业反响与专家观点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多家车企表示,将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技术升级。业内专家认为,统一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存在的以下问题:
1. 功能命名混乱:各厂商对相似功能使用不同名称,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
2. 性能差异大:部分系统在复杂场景下表现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3. 测试方法不统一:缺乏可比较的测试数据,影响消费者选购决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指出:“此次标准征求意见体现了‘安全为先’的原则,特别是在系统失效保护和冗余设计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显著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三、国内外标准对比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工作与国际保持同步,部分指标要求更为严格。下表对比了国内外主要技术标准:
标准项目 | 中国征求意见稿 | 欧盟ECE R157 | 美国SAE J3016 |
---|---|---|---|
适用级别 | L2级及以下 | L3级以下 | L1-L5全级别 |
最小跟车时距 | ≥1.0s | ≥0.8s | 无强制要求 |
紧急制动测试场景 | 12种 | 8种 | 10种 |
系统响应延迟 | ≤100ms | ≤150ms | ≤200ms |
四、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此次标准征求意见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1. 技术门槛提高:部分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2. 测试认证需求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迎来发展机遇;
3. 供应链重塑:高性能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4. 消费者信心增强:统一标准有助于消除用户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疑虑。
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将为这一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后续工作安排
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标准征求意见将持续至2023年12月底。下一步,工信部将:
1. 组织行业专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分析;
2. 开展补充试验验证工作;
3. 适时召开标准审查会;
4. 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正式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各界可通过工信部官网提交意见建议,共同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